10月26日,沈陽日報在“強使命 挑大梁 沈陽國企在行動”系列報道中,著重報道了沈鼓集團作為國家石油、化工等領域重大裝備的提供商和服務商,堅定不移地實施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攻關核心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有力突破了我國能源化工核心動力設備“卡脖子”難題,捍衛了我國壓縮機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
文章節選
開欄語:
在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國有企業是突擊隊和攻堅隊。沈陽國企要切實發揮國資國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安全支撐作用,助力沈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
即日起,沈陽市國資委聯合沈陽日報開設“強使命 挑大梁 沈陽國企在行動”系列報道。首篇關注的是科技創新中的國企力量。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勇挑重擔,在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上敢打頭陣,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引灌金融活水,在打造更多創新主體上賦予數字金融力量……
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目標背景下,沈陽國企角色重要。近年來,沈陽國有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和安全支撐作用,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金融資源供給,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邁出堅實步伐。
攻關核心技術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國家石油、化工等領域重大裝備的提供商和服務商,沈鼓集團是維護我國國家戰略安全、支撐大國博弈的“國家砝碼”。
“我們成就大國重器使命的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實施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我們研發投入占主營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長期保持在6%以上,我們還建立起‘兩站四院五中心’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在關鍵技術和單元技術領域開發了120個模型級,輕介質、重介質模型級范圍提高5%-10%,保障了離心壓縮機整體效率指標提高3%-5%?!闭f起企業的“創新家底”,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信心滿懷。
戴繼雙的幾句話,折射了沈鼓人幾十年來對科技創新的深刻理解和生動實踐?,F如今,在我國能源與化工領域所有大型壓縮機組國產化首臺套的研制任務中,都能見到沈鼓集團的身影:沈鼓集團先后完成了150萬噸/年乙烯“三機”的國產化成套供貨;研制成功我國首臺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組、單線2000萬噸/年煉油裝置用380萬噸/年重整循環氫壓縮機組、150噸活塞力往復式壓縮機研制、大型風洞主驅壓縮機、CAP1400核主泵、CFR600示范堆工程項目主循環鈉泵等近百種重大技術裝備,有力突破了我國能源化工核心動力設備“卡脖子”難題,捍衛了我國壓縮機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
……